李绍平博士,澳门大学特聘教授,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副主任,中药糖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典委员,《美国药典》草药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草药典》顾问,FHH专家代表,全国中药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未来探索奖推荐专家,澳门人才发展委员会成员,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终身会员。
还担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学会药用植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是做中药质量控制与活性成分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原973/863)首席科学家,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负责人,研究成果多次荣获澳门科技奖;获美国和中国授权专利近20项。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2020年60位和2021年100位世界最具影响力分析科学家,历年榜单唯一入选的中医药专家。
四月的澳门,草长莺飞,一派生机勃勃。本期人物,记者荣幸邀请到中药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澳门大学李绍平教授进行专访,请他分享自己的科研工作,以及对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看法等。
李教授爽朗健谈、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谈起自己的求学生涯,他不无感叹道:“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需,一天没有读书就会有自责和失落感。从药学到中药学是兴趣,医院临床第一线的工作经历让我更专注于药物质量控制”。
李教授说,他药剂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现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工作。1985年,结合工作实际,他在《药学通报》(现《中国药学杂志》)上发表了职业生涯中第一篇专业文章,有关医院制剂的《质量检查小议》,由此他感叹自己的人生似乎注定与药品质量有关。李教授热爱学习,工作期间利用一切方式学习新知识,还通过函授修读了中国科技大学计算器专业。李教授风趣地说道:“当时是出于兴趣学习计算器,但学了就想用。”为此,李教授开展了“医院药品管理中应用Pareto分类法的BASIC程序设计”(1987年)和“医疗设施微机管理系统的研制”(1994年),成果在医院系统得到应用和推广。
李教授在医院工作时,常陷于中医药临床的有效性与无奈于其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说不清的矛盾中。出于浓浓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工作12年后,他下定决心考研,想亲自探索其中的奥秘。虽然从决心考研至入学考试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但获益于多年持续的学习积累,他还是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博士学位(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教授的相同专业),师从中药显微鉴定学创始人徐国钧院士弟子李萍教授,誓言要做中医药原创研究与开发。博士学习期间,李教授表现优异,受香港裘槎基金会等资助,先后两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开展访问研究。
2000年,博士毕业的李教授怀着医药结合的信念和贡献家乡的理想,婉言谢绝了导师的留校邀请和企业的高新聘任,毅然回到家乡,成为安徽省卫生系统第一位药学博士,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创建了临床药学实验室,领导团队开展医院药学科学研究,研制的莪术油软胶囊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批件,开创安徽省医院新药研制先河。他还先后获2000年第五届全国青年药学科技工作人员最新科研成果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和2002年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师周大会组委会颁授“杰出新秀奖”,并于《中国医药报》报道。
此外,李教授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教授,美国药典委员会访问科学家,国医大师王琦院士高徒。良好的系统现代药学训练与丰富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立体沁润,为李教授开展中医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2年,正在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研究的李教授,阴差阳错,成为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成立后的第一位学术老师,在老澳门大学学生宿舍改建的实验室里,开始他艰苦的中药质量研究历程,成为澳门大学中医药教育与研究的开荒者之一。
李教授需要教育与科研双肩挑,在被问及对研究生教育心得时,李教授说,信念责任,严谨求实是教学内核。他直言:“优秀的中医药研究生首先要对中医药有自信,相信中医药,现在用‘科学’还暂时说不清楚的东西,不代表不正确,需要持续研究推进发展;二是要坚持学科特色,不跟风,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外界压力大和诱惑多,常常沉不住气,但要真正做好学科,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很重要,一定要坚持;
三是要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中医药科学之路的难点与痛点,如中药多糖研究很复杂,大家一般都不想触及这项研究,因为短时间内很难出成果,但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医药特色和质量控制的核心点,要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多年坚持,我们多糖质量研究可以说在国际上亦是领先的。”用这样的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各大高校,各省市药品检验院,各大企业的抢手人力资源。
拥有这样的理念,李教授在做好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同时,自然也科研目标明确,全心贯注于中药质量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拓展。李教授针对中药作用特点及其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充分的发挥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优势:一是解决中药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标准化难题,加压溶剂提取技术论文曾位于世界前列,减少了中药分析中60%的误差产生;二是解决中药挥发性对照品的难以常期保存的问题,创建中药数字化标准品打破困境;三是利用混合中药对照品方法,解决中药标准物质短缺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四是解决中药药效的小分子物质基础快速发现难点,构建了基于色谱质谱分离在线活性检测、生物靶标特异萃取和比较化学与比较药理学整体作用的中药效应成分色谱辨识体系,形成了天然抗氧化剂,糖尿病治疗成分,痛风治疗成分,免疫调节剂成分,抗血小板聚集成分等中药效应物质的高效、简便发现方法;五是针对中药汤剂中水溶性多糖类成分研究,创建了系列组合式、成长式的专利技术“糖谱”法。
2008年,李教授出版世界首部《基于药理活性的中药质量控制》英文专著,首次提出中药质量控制指标应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紧密关联,不仅要检测活性成分,还要关注活性相关成分;同一中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应根据临床治疗目的不同而异,如制订《美国药典》USP三七标准时,针对三七“生打熟补”传统功效和现代应用,提出增加三七素为质量指标。该著作,被全球至少274家图书馆收录。数年的坚守,李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和学生,奠定了澳门在国际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领头羊,也成为中医药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立者之一。
李教授一直坚守在中药质量研究领域,是世界药物分析领域知名学者,也得到了国内外药品品质衡量准则制定机构的认可。李教授先后担任中国药典委员,《美国药典》草药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草药典》顾问,FHH专家代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蜂蜜工作组专家和2021年蜂产品标准中国代表团团长,全国中药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各国均以药典为法典,必须参照药典要求做管控。《美国药典》在世界药品及健康产品的质量控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国际最权威的标准之一,被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所认可。
2012年,李教授推动建立了美国药典委员会-澳门大学中药标准研究合作实验室,是美国药典委员会全球首间高等院校内的联合研究机构,并带领专业研究团队,针对中药国际品质衡量准则开发与建立过程中的研究难点与重点深入钻研,提出了一套既符合实际、又满足国际化品质衡量准则要求的中药质量控制新策略,开发高效、实用的品质衡量准则评价方法,建立的六个中药标准分别收载于《美国药典-草药集》和《美国药典-膳食补充集》。标准研究工作得到美国药典会高度认可,并于2014年获颁奖状,“中医特色的三七国际标准建立”也获2018年澳门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0年,李教授获美国药典委员会邀请,担任《美国药典》草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充分反映了澳门在中药国际标准制订中的地位获得高度认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教授团队针对中药汤剂特点,创立的“糖谱法”检测技术先后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曾被美国药典会邀请,应用于美国市场灵芝膳食补充剂的质量评价,结果发现70%灵芝产品中的多糖与产品标签不符,引起美国业界高度关注,呼吁要尽快提升多糖类成分膳食补充剂质量控制技术。“糖谱法”有效解决了长期严重困扰糖类药物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的瓶颈问题,相关研究曾获“岛津杯”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中国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该技术也将在体现澳门特色的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谈及两度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分析科学家这一话题时,他不禁笑言:“其实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然后娓娓道来:“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鱼龙混杂,所以第一次收到电子邮件,通知我入选‘2020年世界最具影响力60位分析科学家’时,我并没有理会,结果不到一星期,又发来了第二封电邮通知,这样才引起了我的重视。上网查询才发现,榜单由世界著名期刊已发布多年,很多分析化学领域世界著名专家都曾入选。而我入选的理由是在中药糖分析以及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贡献,这样我才欣然接受了。”接着他又谦虚地说到:“是否获得荣誉是其次,重要的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让中医药为世界所认识和认可,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李教授认为,新冠疫情让澳门深刻体会到经济单一的弊端,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快产业多元化步伐。“面积小”和“产业单一”是澳门发展的最大瓶颈,以中医药产业作为新兴起的产业之一,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慢慢的变成了澳门社会各界共识。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澳门政府的强力推动措施下,近年来澳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走上有序的良性发展阶段。
首先,李教授称赞,药品监管系统的构建是澳门中医药产业有序发展的里程碑。《中药药事活动及中成药注册法》的实施标志着澳门中药发展,终于有法可依;其次,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的成立,标志澳门有了独立的药品行政管理机构;最后由澳门大学承建的澳门中药检测中心标志着澳门药品将由澳门检测。一部法规,一个独立药监局,一个专业药品检验测试的机构,形成了“药监金三角”,为澳门中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李教授坦言,当年总理来澳门大学访问时,我有幸和就中药研究交流,承诺澳门要做百姓能吃得起的虫草,我一直在想着兑现这个承诺;自己读博士时已开始冬虫夏草研究,研究也得到过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和澳门大学研究基金的全力支持,现在澳门有了“药监金三角”,使我们研发的药品有了上市的可能。
李教授还表示,澳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他认为中药资源匮乏是澳门中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资源依赖型产业难于可持续发展,因此,他带领的团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澳门中医药产业的资源瓶颈。他指出:“很多名贵中药如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等都是蕈菌,未来澳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想摆脱资源限制的瓶颈,发展蕈菌产业,走白色资源之路应该是重要方向。”
有鉴于此,李教授团队历时15年调查收集澳门蕈菌资源信息,建立澳门蕈菌菌种资源库,以促进澳门中药产业化发展。2019年11月李教授等编着的《澳门蕈菌》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澳门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空白,有利于中国生态资源调查研究的完整性,也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天然药用资源匮乏的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考。李教授表示,澳门虽然无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但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蕈菌生长,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药用菌,形成死循环发展的健康产业。
他还强调,质量是品牌得以生存的前提和核心。打造澳门中药品牌,最重要在于中药品质衡量准则。李教授认为,澳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的发挥澳门中药质量研究的优势,树立以质量为核心、标准为龙头、检测为手段的理念,澳门在中药国际标准制订中的地位也要从借船出海(参与制订)向造船出海(引领发展)转变,推动和引领中药国际标准建立,发展澳门检测,实现澳门认证,赋能澳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澳门中药检测认证产业。现今,李教授受命筹建澳门中药检测中心,尽管困难重重,他坚信“发展澳门检测,既是澳门中药注册的技术支撑,又是实施澳门认证,赋能澳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0年的澳门大学科研经历,李教授见证了澳门中医药研究从无到有到优的发展历史,他也是澳门中医药研究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动者,曾获澳门六大中医药团体联合颁授“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1年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澳门特区政府颁授专业功绩勋章,以表扬实验室在专业上对澳门特区作出的杰出贡献,作为实验室创立和建设的主要成员之一,李教授感到自豪,这亦是他人生中为之动容的事。对于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有些激动地说:“感恩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采访中记者常常被李教授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忘我科研的精神所感动,他在实验室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对中医药的研究一直在深入思考,心系中医药和澳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充足表现了澳门科研工作者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相信有这些默默为澳门奉献的人,澳门的明天会更好。